蓝云茶网

永春佛手茶 - 产地与历史的深厚渊源

时间:2024-12-20 浏览次数:0

永春佛手茶的产地环境

永春佛手茶的发源地在美丽的永春狮峰岩。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香橼种或雪梨,因其形状酷似佛手,且极其珍贵,被称为“金佛手”。这种茶主要产自福建永春县的苏坑、玉斗和桂洋等乡镇,海拔在600米到900米的高山区域。

福建省永春县位于戴云山的南麓,地形起伏,山地资源非常丰富。这里是南带与北带的交汇地带,属于带季风气候,年降雨量在1600至2100毫米之间,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7℃到21℃,昼夜温差较大,平均相对湿度高达77%。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,PH值在4.5到6.5之间,有机质含量丰富,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。因此,永春的茶园多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,正如那句老话“高山出好茶”。

永春佛手茶的历史渊源

关于永春佛手茶的起源,有一个有趣的传说。相传在闽南的骑虎岩寺,有位和尚每天用茶水供佛。有一天,他突发奇想,想要将佛手柑的清香融入茶中。于是,他将茶树的枝条嫁接到佛手柑上,经过精心培育,终于成功了。和尚非常高兴,因此将这种茶命名为“佛手”。

到了清朝康熙年间,佛手茶传入永春,附近的茶农纷纷开始种植,逐渐普及开来。历史记载中提到:“僧种茗芽以供佛,嗣而族人效之,群踵而植,弥谷被岗,一望皆是。”正因如此,佛手茶得以广为人知。永春县的自然环境优越,出产的佛手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此类茶叶的极品,因此特别称为“永春佛手”。

在清朝光绪年间,永春县城的桃东开设了峰圃茶庄,开始销售永春佛手,迅速声名远扬。到了时期,永春佛手茶开始通过厦门茶栈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出口,虽然当时的总量还不算大,但影响力已经初现。

进入现代,永春佛手茶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。然而,20世纪90年代后,随着市场的多样化发展,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变化。安溪铁观音、云南普洱、武夷大红袍等茶类逐渐占据市场份额,导致一些茶农砍掉佛手茶树,转而种植铁观音,正宗的佛手茶越来越少,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风味。

2015年,永春县开始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,深入研究佛手茶的品质和保健功效。研究发现,永春佛手茶具有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、抵御辐射、抗氧化和抗衰老等显著效果。同时,常饮佛手茶还有助于调节的糖脂代谢,起到降脂减肥和降血糖的作用,佛手老茶则在改善肠道功能方面表现突出。

标签: 茶专题